close

180724.jpg

昨天開車載媽媽到醫院去看診。

 

在媽媽家門口要離家前,我像對待小孩子一樣一一詢問:「鑰匙有沒有帶?」、「健保卡有沒有帶?」、「手機有沒有帶?」

 

媽媽都說有,回答我的語氣有點不耐煩。

 

門鎖上了,我再追問一句:「有沒有帶醫院的門診單?」

 

媽媽愣了一下,默默地拿出鑰匙開門,慢慢的走進去。

 

我在電梯前面等了五分鐘,媽媽還沒有出來。很明顯的,她找不到。

 

 

我一向不是一個很有耐性的人,但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生氣,發火也沒用啊!找不到就是找不到,我進去幫忙找也不見得有用只是讓她更緊張而已。

 

五分鐘之後她走出來,擺擺手表示沒找到。我說現在什麼都電腦連線,可能用健保卡就可以調出掛號資料吧!那就還是趕緊出發吧!再進去找,可能今天就不用看診了。

 

到一樓門口,有一兩階樓梯,我伸手給媽媽扶著走下階梯。到了車子旁邊,我先打開車門,讓她慢慢坐進去,然後替她關上車門。

 

這樣的事情,在媽媽心臟病發的三、四年之前,通通是不用的。當時她非常強健體能極佳,騎著腳踏車或者搭公車四處趴趴走,每天行程滿滿比我們子女都還忙碌。

 

但心臟病發裝了支架之後到現在,媽媽走路變得緩慢,膝蓋無力爬樓梯要扶;記性開始衰退常常忘東忘西,聽力也變差我們講話要更大聲她才聽得清楚。這一兩年來三番兩次(在家裡及在公車站追公車時)摔跤摔得鼻青臉腫。簡單來說,越來越退化到像一個孩子。

 

這真的就是生命的循環。從出生時哇哇哭喊的小生命,慢慢地學走學講話,進入學校到長大成人進入社會,結婚生子,養家活口,然後過了中年慢慢開始衰老,開始退化,最後慢慢地,越來越像小孩子,在行動能力上,甚至在思維記憶上。

 

看完診之後我載媽媽回家。媽媽說剛剛有抽血,醫生要她吃點東西。我車上剛好有等待他看診時去買的麵包,就說你要不要先吃一個麵包。

 

趁車停等紅綠燈時轉身從後座將整袋麵包拿過來,挑了一個不甜的給她。但媽媽摸了一下,說太硬了(對了,她牙齒也不好了,變成不能吃太硬的東西,這一點也像個小孩子一般)。我拿另外一個麵包遞給她。她摸一摸,這次覺得可以(這大概是為什麼許多老人在菜市場被人詬病的每個水果都要摸摸看按壓看看的原因吧!),就將第一個麵包要放回袋子裡。袋子就只是放在我們兩個人中間的置物箱上方,她第一次擺放,沒有放進去,麵包滾回她的座位。撿起來第二次嘗試,這次用拋的,結果沒有拋進去,麵包還滾到座位的地上。麵包用塑膠袋包著,所以其實還好;但一邊開車的我看到她沒丟進去還是怒了,像是在罵小孩子一樣的吼說:「不要用丟的啦!好好地擺進去!」

 

媽媽「嘖」了一聲,默默的撿起麵包放回袋子裡。我面有怒色的將袋子放回後座後繼續開車,然後媽媽默默的開始吃起麵包。車子裡變很安靜(雖然其實有在放CD,但感覺一片死寂)。我心裡開始有點不忍,知道媽媽應該是有點受傷了,剛剛我像在罵小孩子一樣的罵了她......。

 

而回顧這一陣子,似乎越來越常有這樣子的情況;責罵孩子般的責罵自己的媽媽。「怎麼又找不到?」、「怎麼那麼慢?」、「怎麼又忘記了?」、「怎麼連這個也不會?」、「這我聽過了啦!你講了一百次了......」

 

我生養過三個孩子,自己以為是個好脾氣的爸爸。因為我感覺陪伴孩子成長是快樂無比的。他不會走,我們耐心地牽著他學步。他不會講話,我們開心地一字一句陪他牙牙學語。他一無所知,我們帶他探索世界恨不得將自己知道的全都灌輸給他。帶孩子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學習成長進步,看到的是希望。

 

但是當對象變成越來越像個孩子似的媽媽時,好脾氣不見了,快樂不見了,耐心不見了,開心不見了。當一個人年紀到了開始退化,這絕對不是一個讓自己及週遭人開心的過程。這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過程。過去獨立自主不需他人協助的成人,對於行動能力跟思想記憶開始退化肯定倍感挫折。而我們做子女的,看著過去照顧教導我們的那個人越來越像個無助的孩子,除了挫折以外,還感到害怕,深沉的恐懼......。

 

因為,那很明確清楚的,就是我們自己將來極可能會面臨的景況啊!

 

 

(後話)

甚至不用等到將來啊!送了媽媽回家,昨天晚上我有一個飯局。我到了火車站旁的京站,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所約的餐廳;打電話給朋友問:餐廳在幾樓啊?他說八樓啊!

 

我站在電梯前,本來走得滿頭大汗但突然全身都涼了,因為電梯顯現京站最高只到四樓啊!

 

我怯怯的問朋友,「是哪一個地方的八樓啊?我們約的是......?」朋友說:「就南西新光三越啊!」

 

南西新光三越!我怎麼記成京站呢?

 

其實在我子女或年輕人的眼中,我跟我老媽又有多大的差別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