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到2023年,34年的時間,像是一轉眼就過去了,但當然中間也經歷了一些漫長的煎熬與艱辛。
太太跟我今天是34週年結婚紀念日。一路走來我們生了三個孩子(但還沒有孫子),住過四個不同的地址,夫妻倆各自都有喜歡的工作,然後沒存什麼錢......。
我的太太可說是無可挑剔的好太太,但我就沒有辦法說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丈夫了......。
並不是我這個人好吃懶做會捻花惹草菸酒賭博之類的;而是我這個老公的健康也太多狀況了。而每次一有狀況,最擔心最辛苦的當然就是我太太了。
1989年到2023年,34年的時間,像是一轉眼就過去了,但當然中間也經歷了一些漫長的煎熬與艱辛。
太太跟我今天是34週年結婚紀念日。一路走來我們生了三個孩子(但還沒有孫子),住過四個不同的地址,夫妻倆各自都有喜歡的工作,然後沒存什麼錢......。
我的太太可說是無可挑剔的好太太,但我就沒有辦法說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丈夫了......。
並不是我這個人好吃懶做會捻花惹草菸酒賭博之類的;而是我這個老公的健康也太多狀況了。而每次一有狀況,最擔心最辛苦的當然就是我太太了。
上週二快篩驗出兩條線,就此開始乖乖待在家裡等待復原的一個禮拜。
今天週三,超過七天了,用快篩試劑再驗一次,確實只有一條線,就此結束我的一週居隔,可以解封出關了。
這次我的不慎染疫(還是很謹慎其實也免不了染疫?不知道......)造成全家都中無一倖免。
一個禮拜來全家五個人關在各自房間休息,每天都可以睡12個小時左右;特別是前三天,超級嗜睡。然後症狀主要是喉嚨痛三天,之後就不再有太大的問題了。
全家人每天努力喝中藥清冠一號,雖然感覺像在喝土,但慢慢也習慣了,症狀也隨之改善許多。
這個世界比較開發國家的趨勢已經朝向不婚不生養。
可以理解,但也有些感嘆。
不婚一部份原因是沒有適合對象;另一部分原因是一個人自由自在何必給自己找麻煩,伺候老公/配合老婆很累的。
不生養很多理由都是太貴了養不起;或者同樣的,覺得夫妻兩人自由自在何必給自己找麻煩,養孩子很累的(很多人寧願去養貓養狗,然後寵得跟孩子一樣)。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理由,例如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婚姻,或者擔任特務害怕危害另一半的安全(電影看太多了......)。
32年前的今天,老婆嫁給我這個當年才24歲的小伙子(孩子?)。
現在想一想實在不可思議,
因為我的三個孩子現在都超過25歲了,感覺他們就還是......孩子啊!
但當年,我太太竟然敢答應嫁給24歲的我!
1989年8月我還在修會計碩士的最後兩門課,8月底才修完拿到學位,
上週一個朋友他的父親突然過世,朋友回去台南忙了好一陣子的後事。在這疫情期間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這種事情當然會激起我們一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之類的掛心,提醒自己必須要對媽媽(爸爸已經過世快三十年了......)好一點啊!但什麼是對自己的媽媽好一點?
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太太在日文系任教快三十年了,但是從來沒有一次我曾經出現在她上課的班上。
一來夫妻公歸公私歸私;她教他的日文,我上我的班,工作互不干涉。
二來領域相差也太大;日文跟我工作過的範疇不論是會計、咖啡、行銷、運動賽事轉播,感覺八竿子都打不上關係啊!
但是本師丈在封印了將近三十年之後,本週卻解封了。
兒子兩年前到美國去。這是他自己提出的要求,去學習音樂工程,追求自己的音樂夢,體驗嚮往的美國文化。
我自己三十多年前也曾經到美國讀過兩年書,非常同意他到國外學習見識。
是說現在跟當年當然大不相同!當年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我每週都會寫一封文字滿滿的郵簡家書,報告自己在國外的生活。兩年當中每週一封從不間斷。現在想想還滿佩服我自己的。
當然當時也會打電話,但因為越洋電話費超貴的,那是很偶而的事情。例如媽媽生日之類的,才會撥個電話回家,說聲生日快樂,並且久違的聽聽家人的聲音。
前幾天我兒子過生日,滿27歲了,再也不是我那小小的稚嫩的兒子了,而是一個很大的大人了。
而文章的標題寫道我今天是54歲,所以我27歲時太太生下大兒子,經過27年,他變成27歲,我變成54歲。
看似好無聊的簡單數學,其實是有些讓我感傷的。
因為在我27歲那年,我爸爸過世了。我爸爸過世時也是54歲。
其實我爸爸的過世跟我兒子的出生,只差了8天。老爸住院時,一心想要看到孫子,但最終還是未能如願。他過世八天之後,我大兒子才出生。
今天收到意外的萬聖節禮物
運動筆記/健行筆記的朋友整理辦公室,將兩個巨大的老皮及阿寶(卡通「探險活寶」裡面的角色)送給我。(其實是我要來的啦!)
會要來是因為我們家三個孩子都很愛看「探險活寶」,是這個動畫的忠實粉絲
拿回家後擺在客廳,讓老皮及阿寶坐在椅子上
三十年!
這段時間的不論從什麼角度來看,應該都是很長的。畢竟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呢?
對現在的我來說,那真不是開玩笑的,三十年已經佔了我人生的一半以上。
三十年前的1989年9月9日,我跟(現在的)太太在美國芝加哥結婚了。
當年我24歲!剛念完碩士,還沒工作也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屬於我的就只有當時在美國租屋處身邊的衣物書籍、CD收音機跟一台二手腳踏車(全部財產總值大概不值一百美金吧!)。人生再來會怎麼樣?自己跟他人應該都完全一無所知。但卻突然就決定「我們結婚吧!」
過年期間當然少不了看看電視電影,女兒邀我們一起看「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
前幾集的復仇者聯盟我都看過了,雖然都是在家裡看電影台沒進過戲院,並且應該都看了不只一次,反正我每天都要甩手,如果甩手時電影台重播,我就會邊看邊甩。但這集的「復仇者聯盟—無限之戰」,我跟女兒說,這對老人來講有點辛苦,因為裡面出現的角色也太多太多了,應接不暇有點頭昏腦脹啊!
此話一出,對於漫威超級有研究而且本身超級喜愛漫畫的大女兒就默默地進去房間,半個多小時之後,拿了上面這張圖給老爸。
住在深坑的人過年期間就近應該去哪裡?
我最肯定的就是,「絕對不能去深坑老街!」
在這裡已經住了快四年,深坑老街放假期間的壅擠我們當然很清楚;而今年過年加上天氣又好,離臺北市這麼近的深坑老街當然是塞得滿滿的,一向畏懼人多的我絕對是避之唯恐不及;更別提我們這次一行人還包括高齡87歲的岳母,絕對不會想去人堆裡自討苦吃。
話說還是有很多人非常神勇的選擇在大過年的時候老人坐輪椅小孩子坐推車的衝到熱門景點,自己麻煩別人也麻煩,真是讓人不理解。
無論如何,我思考了一下,今天只去了兩個地方,中午在深坑附近新開的一個咖啡館吃簡餐。可能大家在過年期間都會選擇去大餐館吃大餐,這種簡餐咖啡館就沒有太多人,今天這餐吃得也輕鬆寫意,雖然咖啡館人手少少要準備我們這十個人點的十種不同餐點跟飲料可能會有點手忙腳亂吧!真是不好意思過年期間還來攪擾這些商家。所以後來要離開時,在咖啡館的可愛小費機器可是投了不少錢啊!
小女兒今天生日,哇!23歲了,她可是全家最小的耶!
幫她慶生的過程中,我突然想起我爸爸。在我23歲的時候,我爸爸50歲。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就是那麼一個成熟穩重可靠的爸爸。
我爸爸一直擔任公務人員,到了50歲也是帶了不少人的主管,在教會擔任長老多年,上班跟去教會總是穿著西裝,寫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從各方面的角度來看,都是那麼的成熟睿智受人尊敬讓人信賴,對年輕時的我來說,他就是一個......「大人」。
但我在這23歲的小女兒眼中,是個什麼樣的老爸呢?
這兩天轉播在歐洲波蘭所進行的排球世界俱樂部錦標賽,連續兩天的工作時間到是半夜12點到上午6點左右,回到家倒頭就睡到中午才起來是一定要的。
但這陣子我們家最忙的人並不是我,而是最小還在學的小女兒。大四的她因為即將舉行的畢業展忙碌得不得了,開會彩排製造道具等等,回來都很晚了,在家裡又繼續工作到快天亮,然後睡不到兩個小時,又出門去學校了。幸好畢業展就是下週,不然長久這樣子下去,女兒再年輕身體也會撐不住的。
回想自己過去在大四時也是超級無敵忙碌,我念的財稅系是沒有畢展,但我大四時要考托福考GMAT申請美國的研究所(自己來沒有找代辦),教會團契聖誕節晚會主持跟表演等等我個人的事情,然後擔任班代的我還要籌劃探勘辦理全班的畢業旅行、還有謝師宴等等,大四的我籃球校隊也沒有停下來,每週練習並出去參加自由盃乙組的賽事;對了對了,我還在大四上下兩個學期各修了25個學分,否則沒辦法修足畢業學分......。回想起來,大四那一年真是我這一輩子最忙的一年啊!
所以現在看到小女兒所面臨的狀況,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意外,反而好像看到30年前的自己一樣。當時覺得累得像條狗一樣,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青春年少才做得到的事情啊!而當時雖然忙得要命,但所發生的一切還真的都是有意義的;30年後大學同學們仍然津津樂道那次的花東蘭嶼畢業旅行,當年去的蘭嶼迄今仍然是我覺得全台灣最漂亮的地方。我勉勉強強畢了業,也申請上了美國的研究所(就一所,其他四所都被reject),之後到了芝加哥,念完了碩士,中間認識我太太然後碩士畢業後就在美國結婚。
女兒今天生日,她自己笑說,她來到「半五十」之年了!
我自己已經年過半百五十好幾了,所以有個女兒「半五十」應該也不奇怪吧!但今天我吃飯時跟女兒說,「生日快樂啊!但你知道嗎?老爸在妳這個年紀時可是已經結婚了!」女兒聽了大驚,她完全沒想過在這樣的年紀就結婚了吧!但是千真萬確啊!我在24歲多不滿25歲時結了婚,天啊!明年就要結婚30週年了......。
但是結婚快慢早晚當然沒有對錯,結不結婚也沒有對錯,有時候當然覺得對象對了,那就勇敢的結下去不用想太多吧!生活當中有個伴其實也滿好的。
但也很多朋友一直沒有遇到適合的對象,那麼寧缺勿濫,既然一個人生活得好好的輕鬆自在,又何必勉強自己呢?無拘無束想去哪就去哪,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一人飽全家飽,寂寞時出來跟朋友吃頓大餐,其實也很自由很棒啊!
在光棍節的今天,牧師的證道特別提到家庭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的家庭穩固性的確不若以往,雖然基督教家庭可能好一點,但也還是受到社會相當大的衝擊。而今天牧師提出的一點,讓我有相當的思考;他提出的是:「父親的不缺席」。
當然,如果是單親家庭,父母已經離異或父親已經過世了,這個議題就不存在;但如果是父母健全的家庭,牧師覺得每一位身為父親的,必須要儘量(雖然很難)做到「父親不缺席」。也就是在孩童的成長過程當中,能夠有一個明確的father figure,給兒女正面的影響。
牧師提到當他詢問很多父親:如果「事業成功」以及「家庭美滿」只能二選一,那麼會選擇哪一項?他說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家庭美滿」;但是實際在生活上,卻常常明白的是以工作為重工作第一,讓家庭裡有很多時間看不到爸爸。
每天晚上家人吃晚飯時一邊吃飯一邊就會聊聊天,這是我們家的例行公事。
「搭公車時一個人在車上滑手機滑到摔倒耶!」
「家裡附近又新開了一家抓娃娃店......」
「來自印尼的同事今天帶了印尼料理來請大家。」
「實習的幼兒園小朋友說了一句好可愛的話,他說......」
太太接到兒子從美國打回來的電話,請安閒聊以外,重點是告訴我們他想再留一個Quarter。
今年三月去美國的兒子,原本計畫是念兩個quarter,並不是去念學位,比較像是念技術課程,所以本來說兩個quarter合計六個月就會回來,我們也放心地讓他去。
結果半年快到了,九月問我們想再念一個quarter可不可以?因為感覺那邊教的東西好像很實際很有收穫,我們夫妻咬著牙說好啊!那就再念一個quarter喔!需要咬著牙的原因是在學費真不便宜,在洛杉磯的生活費也昂貴,儘管兒子很省,但對我們還是有相當大的經濟壓力。
原本以為那年底就可以回來,搞不好聖誕節之前就可以見到好久不見的兒子;結果現在說要再緩緩。
一方面欣慰一方面又擔心,欣慰的是他真的喜歡這些課程也學到東西;擔心的是那又要負擔一個學期的開銷。
除了錢的問題以外,我也問太太,「你覺得他會不會就想留在美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