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人本週發表在動誌的專欄文章:原文連結在此

134078996.jpg

兩週前很多人都看到台北市跟新北市聯手得到「世界壯年運動會」主辦權的新聞。按照新聞內容,這是繼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後台灣再次舉辦大型運動賽事,是應該要讓國內運動迷及運動產業非常振奮的大事情。

 

但本人雖然算是台灣運動產業的一分子,自認對世界體壇重大賽事有一定的認識,卻很尷尬地在這個新聞出現之前,從來沒有聽聞過這個號稱參賽人數比奧運還多的「世界壯年運動會」(World Masters Games)!偏偏動誌編輯還剛好指定我針對這個賽事在每月專欄中做個介紹。結果這整個禮拜變成我的「世界壯年運動會」專案報告週,非常認真的找了很多資料看了好久,而且你相信嗎?我還差點在網站上報名上預定明年在日本關西舉行的世界壯年運動會的桌球男子單打、羽球男子單打、網球男子單打、還有田徑賽的鐵餅項目(這我以前國中時可是代表學校參加過台北市的比賽啊!)。因為每個報名者支付基本報名費最多竟然可以報五項比賽(要超過也可以,再加錢)。但在最後一刻我踩了煞車,當然是因為動誌並沒有打算替我支付每個人2萬4千日圓(台幣約6,650元左右)報名費,所以功敗垂成,我並沒有能成為2021年日本關西世界壯年運動會的參賽選手。但如果看這篇文章後有人想報名的話,還來得及喔!網站報名時間到明年的2月28日截止。(最新消息,原訂2021年5月舉辦的關西世界壯年運動會,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已經決定延期了)(幸好我沒有繳錢報名)

 

這一番折騰後我終於搞清楚了;跟奧運一樣四年舉辦一次的「世界壯年運動會」上一屆2017年在紐西蘭的奧克蘭有2萬8千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人數超過2016年里約奧運及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各1萬1千多人,得以號稱全世界參賽人數最多的運動賽事,但我們卻連聽都沒有聽過的原因是:這根本不是我們以為競爭激烈的運動賽事,這是一個分齡分組以開心為重點的長青運動同樂會啊!

 

人數為什麼多?第一個原因是各項賽事要分齡,徑賽100、200、400、800、1500、5000、10000公尺每個距離的比賽,加上田賽跳高跳遠鉛球鐵餅撐竿跳鏈球等等,每個項目都要區分為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等一共15個分齡組別!(100歲以上參加10000公尺的比賽會不會太硬?然後真的會有人報名100歲組的撐竿跳嗎?這兩個組別目前報名都還沒有截止......)

 

在球類運動也是類似的情況,例如羽毛球男女單打,要區分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等十個年齡組別。籃球則是區別30+, 35+, 40+, 45+, 50+, 55+, 60+等七個年齡組。

 

第二個原因是區分的還不止是年齡,還有實力;例如籃球就還要再分為「頂級」組(參加過國際賽、職業賽的)、「競賽」組(參加過國內聯賽)、「休閒」組(來交朋友的)、再加上輪椅組。頂級組及競賽組還要再細分成上述七個年齡組,而休閒組只分為30+, 40+,  50+, 60+四個年齡組,所以總共就是18組了!對了這只是男籃,還有女籃也是一樣的架構,又是18組......。

 

但就算那麼多組,籃球還是全部組別都已經報名額滿。所以我報名能夠報到的是桌球男單的50歲「入門」組,英文組別介紹是Beginners:playing for hobby and exchange。羽球跟網球男單我報名的都是50歲「休閒」組(Recreational: For athletes who participate at a non-competitive event as well as social and casual players),而鐵餅就沒有分年齡以外的組別了,反正大家各自上去丟看誰遠就對了。

 

重點是不像奧運田徑規定要達到某個高難度成績,某些個人項目如桌羽網球要看世界排名,團隊球類如籃球棒球要進行區域資格賽等等,讓參加奧運比賽可說是難上加難。世界壯年運動會幾乎沒有參賽門檻(除了年齡要30或35歲以上,太年輕的不行),採先報名先贏,額滿為止的方式來進行。所以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了解,這是個壯年跟長青的運動同樂會,只要你花得起台幣6千多元的報名費(2021關西賽事對外國選手的收費,2025雙北會定為多少報名費目前還不知)加上自付機票及住宿(大會不提供選手村),就可以開開心心來運動順便交交朋友體驗不同文化,最後當然再加上旅遊行程囉!

 

當我們搞清楚這個運動會的本質,就了解它跟亞運奧運甚至世大運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參賽選手很多年紀都一大把了,跑多快跳多高不是重點,開開心心享受運動才是目標;破紀錄拿獎牌不是目的,目的是推動更多銀髮族參與運動。各個國家的獎牌數不重要也無從計算,因為所有選手都是以個人名義參賽,團體項目的隊員也可以自由跨國組隊不一定要來自同一個國家,甚至可以一個人報名然後在網路上跟大家湊隊呢。

 

但雖然跟我們比較熟悉的運動賽會方向其實大不相同,但如果預算抓得準不超支的話,承辦世界壯年運動會的費用據說才16億台幣(因為場館規格只要使用各區運動中心或現有學校體育場即可,幾乎不太需要新蓋),跟2017年世大運花費超過200億相比還不到十分之一。但來參加的國外選手經濟能力絕對比世大運的大學生們要好得多,而且年齡較長更可能不是單獨前來而是攜家帶眷。目前估計外國來台參賽選手應該可達1萬5千人,連同親友一起將為台灣帶來約5萬名的入境旅客。假設每個人來台期間住宿旅遊花費2萬台幣,這群人合計在台消費將達到100億之多!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比世大運花200億但賠超過一半肯定要好多了。

 

所以結論是,世界壯年運動會根本不應該由體育單位主責,應該由觀光旅遊交通單位出來承擔大部分責任,目的是要賺觀光財,而不是要振興體育。重點不是台灣壯年銀髮選手拿幾面獎牌,而是怎麼樣能夠讓來參加的外國選手及親友愛上台灣享受台灣甚至回去還幫忙介紹大家來台灣。

 

離現在還有四年多的時間,可以認真思考籌劃如何讓投入的這16億經費效益最大化?用什麼樣的配套措施讓到時候來台灣的外籍選手及家人願意待得更久、走訪更多地方?花更多錢,但也感到物超所值。

 

我先想到兩個:

  1. 所有選手及親友可以選配醫療行程,搭配健康檢查、醫美療程,來台比賽兩週期間順便顧健康、甚至修檢整補變得更漂亮。
  2. 比賽期間搭配在世貿舉辦台灣精品加盟博覽會,所有選手及親友在台期間可以順便參觀了解台灣的優秀品牌及產品,考慮將這些品牌及產品引進自己的國家。

 

世界壯年運動會是什麼東西?它不是嚴肅的運動賽事,它是四年後台灣觀光旅遊等相關產業對外推銷的一個重要契機吧!

 

133821779.jpg

arrow
arrow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