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幾個產業消息,一個是在高雄經營將近40年的老牌飯店大八餐飲集團的停業;另外一個則是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的宣布尋求轉售。
這兩個不同產業的消息並不是特別不尋常。餐廳本來就是一個汰換率很高的慘業,大八集團能夠經營快40年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根據新聞的報導看來,停業原因並不是生意(包含飯店、婚宴會館等)不好,而是因為投資失利造成集團財務困難、資金周轉不靈,最後終於轉不過慘痛停業。
而運動產業的Lamigo桃猿隊,母企業La New宣布尋求轉售也不算太意外,畢竟台灣職業棒球發展30年來已經有十次以上有球隊轉賣或者解散,光是最近八年,Lamigo就是第四支轉賣的球隊了。但或許大家比較意外的桃猿是這幾年職棒戰績最佳的球隊,近五年拿下四次冠軍,票房也是中華職棒四隊當中最好的,結果卻仍然因為不堪虧損(據說經營16年虧了16億)而宣布要轉賣。
過去我在連鎖餐飲及運動產業的經驗,其實完全理解這樣的現象。台灣餐飲界本業生意並不難做,畢竟民以食為天人人都要吃飯,只要東西好吃服務好(如果再加上地點佳就更容易了),開餐廳是很有機會賺錢的。但問題往往就出在擴張這件事情;所有經營者或者出於危機意識(擔心這家店生意不會永遠這麼好)、或者出於想賺更多錢(誰不想?),很容易就會自己主動(或者被別人鼓動)去開設分店,或者插旗其他事業。擴張或轉投資並不見得不好,但是速度幅度的拿捏是最大的問題;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資金問題,危及、拖累、甚至拖垮原本賺錢的本業。
運動產業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以職棒來講,儘管棒球早已經是台灣最受歡迎同時也算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團隊球類競技,但以台灣的人口數量以及整體的運動參與度相對不足,要在台灣靠經營職業棒球賺錢實在大不容易。原本或許小市場有小市場的玩法,但現在這個時代卻是天涯若比鄰,台灣的職棒直接要面臨美國、日本這兩個被稱為「世界最強」、及「亞洲最強」職棒聯盟的競爭。這裡我講的當然不是球隊球員在亞洲職棒大賽比賽那種競爭;台灣職棒面臨的是在電視收視率、以及最頂尖球員(等閒球員就不用擔心)必須要與美職及日職競爭。
看看現在美職日職在台灣體育台轉播的頻率,而看了這兩個水準(包括球員球技、場地、及行銷包裝)遠高於我們本土職棒的球賽轉播之後,台灣球迷的視野被拉高,必定會影響台灣職棒的票房及收視率。台灣職棒球隊票房拉不上來,轉播權利金談不高(兩者可能都受到美日職棒轉播的影響),造成的營收不足無法弭平經營成本,結果當然就是大家都不賺錢。而另一個爭逐點在於台灣的頂尖球員(甚至包括來台灣表現優異的洋將),同樣面臨美職日職的競爭挖角。對球員來說,不論本土還是外籍,人往高處爬,哪裡錢多往哪裡去是一定的。所以台灣最優秀的棒球選手紛紛往美日發展逐夢,營收不足的台灣職棒隊伍根本不可能跟美日職棒球隊比錢留人,國內球隊在球賽水準球技表現及明星塑造上因此都陷入困境,然後陷入票房收視更拉不高的惡性循環。
所以不用納悶大八飯店看起來門庭若市,怎麼會說倒就倒?也不用奇怪Lamigo桃猿隊明明票房跟戰績都第一,怎麼還是虧損?經營事業,生意好跟賺錢經常是兩回事的,而賺錢跟能夠永續經營又是兩回事。很多餐廳咖啡館看起來生意很好啊!但其實多半給房東賺走,人事等營運成本再扣一扣,結算起來老是虧本。而經營職業球隊,不論是職棒還是職籃,其實都要面對台灣這個小市場並且觀賞運動賽事的風氣不普遍的基本問題,同時要面對MLB或NBA在球員及轉播傳媒上的競爭。至於真的賺到錢的企業,接下來總是會碰到是不是要擴張開更多店?開多少開多快速?或者要不要進行業外轉投資?當然到最後就是下一代接班人行不行的問題。
所以囉!我常常說如果要經營餐廳或咖啡廳,租屋開店賺錢並不容易;最好有自己的店面空間可以省下高額房租,這樣經營風險相對小多了。但再想想,如果有個店面,那幹嘛自己經營餐廳還是咖啡館然後累個半死?還不如租給別人每個月輕鬆收租就好不是嗎?(好沒志氣的我......)
如果話題是職棒或是職籃球隊的經營;例如目前Lamigo要轉賣,很多人點名XX公司怎麼不出來接手?但是多數企業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營利事業有股東投資人,管你鴻海還是台積電(抱歉,他們兩家好像最常被點名)已經多會賺錢,股東們只希望你每年賺「更多」錢,然後股價才能夠繼續漲上去。這樣子的情況下,哪家公司會願意投資年年都要虧個一億(這還是票房最好的情況)的職棒球隊(職籃就更不可能賺錢了)然後每年在股東大會被股東罵幹嘛投資個賠錢貨?真的除非是想得開並且擋得住股東質疑、願意將虧損當作品牌行銷廣告支出!不然就是無良企業想要花錢漂白!再者就是公營事業在想討好特定選民的政策指示下的無奈配合了。
結論:在台灣做餐飲業賺錢相對容易,但要長久保持賺錢並不容易。而在台灣做運動產業?那還真是想不開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