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的時候,我們的生物時鐘可能是每天的課表(有些課該醒著,有些課可以睡......),期中考跟期末考左右整個學期的學期張力。
另外就是最期待的假期了!寒假、暑假當然沒話說,就連春假也很棒。
畢業後我有幸當了一陣子老師,生物時鐘繼續著學生時期的模式,只是角色轉換而已。一年分上下兩個學期,期中考期末考我要出題目跟改考卷。寒暑假就是帶小朋友去六福村跟宜蘭童玩節的開心時間。
在星巴克上班時生物時鐘變成企業型的。公司每週的週會(寫會議記錄,列入跟催)、母公司月會(要幫老闆準備報告資料)、每季的董事會(同樣是報告資料跟會議記錄)。以上是我個人擔任特助重要的週期;另外整個公司來講就是過年禮品專案,母親節蛋糕行銷案,中秋月餅專案,Open House 折扣專案,以及聖誕節行銷活動,一整年ㄧ檔接著一檔幾乎毫無喘息。
工作轉換到了adidas,生物時鐘主要繞著每季一次的經銷商展示會。但很有趣的是夏天會展示明年冬季的服裝產品,而到了冬天我們展示會的重點變成了夏天的穿搭。有點讓人混淆的生物時鐘。另外就是每年夏天的重頭戲,NBA球星訪台活動。時間再看長一點,四年一次的奧運跟世界杯足球賽,絕對是我們必須提早兩年就開始準備的重要活動。
離開adidas之後我開始播報網球比賽。一年的生物時鐘變成跟職業網球選手一樣。上半年:硬地賽季-紅土賽季,下半年:草地賽季-硬地賽季-室內賽事。當中四大滿貫賽跟年終賽當然是最重要的焦點。而對我個人影響很大的是每日作息的生物時鐘;比賽在歐洲時,我那週的工作時間大概就是晚上六點到凌晨三、四點。比賽在美洲最吃力,完全日夜顛倒的從晚上十二點要工作到早晨九點十點左右。偶而比賽在亞洲(例如澳網、日本跟中國的比賽),就難得可以用接近台灣的時間作息。
而現在呢?
我的生物時鐘變成每天六次吃藥(西藥三次中藥三次)跟六次測量血壓。幸好現在手機很方便可以設定六個鬧鐘沒問題,不然如果每次都要重新設定,一定會忘記其中的好幾次。
至於一周的作息只剩下週日上午的線上禮拜(在家看youtube直播),以及一週去看一次中醫門診。再長遠一點就是三個月一次的西醫門診,其他時間月曆一片空白。不像過去在職涯時我知道下週、下個月、下一季、下半年、甚至明年要期待準備哪些事情。現在的我,完全不知道接下來會是如何?往好處想,可以安慰自己說那表示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不像以前總是被既有工作綁著。但人很容易往負面想;總是會擔心自己還有沒有可以期待的未來?
擔心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在我岳父墓碑上的題字:「根基立在磐石上,生命操在神手中」。我們都想要掌握自己的將來,規劃未來的時間安排,但其實很多意外一發生,我們就會了解未來之不可控,知道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就像我年初突然生了這場大病一樣。原本排得滿滿的行事曆,霎時變成空白。但既然生命操在神手中,只要我的根基站穩,上帝既能讓枯骨復生,也一定能讓我像枯乾的草木再度萌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