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_c16532f85663c05de8b6d14be9442d35  

週日下午小女兒自己跟朋友出門去看了電影,到了晚上八點多回來。我在房間聽到她開門回家的聲音,就出來看看打聲招呼說:「回來啦!看甚麼電影?好看嗎?」

小女兒回覆說去看的是新上映的電影「大法官」,我一時以為是「大法師」,還問說「甚麼?去看恐怖片?」小女兒說不是啦,是鋼鐵人小勞勃道尼的新作,一部法庭親情戲。說著說著,我們家那18歲胖胖小姑娘踩著她獨特跳躍步伐向我跳過來,張開雙手抱住我,然後撒嬌的說:「幸好我們父女關係很好,不像電影裡面那樣的父子關係……」


「大法官」這部片我在電視上看過預告片,大概知道片中主角小勞勃道尼跟飾演他父親的勞勃杜瓦是一對關係超級緊張的父子,所以我大概知道我女兒在說甚麼。但還是對她看完電影之後的心得跟反應覺得很有趣。

感謝小女兒給我這個大大的擁抱,讓我這個父親覺得自己應該做對了一點事情。

 

做對了甚麼事情?其實應該反過來說,是避免去做甚麼事情。我多次反覆強調我養育家裡三個青少年的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要去做我自己當青少年時我不喜歡父母對我做的那些事情。


青少年不喜歡父母的哪些事情?沒有青少年喜歡父母囉嗦嘮叨不斷問東問西每天逼你讀書寫作業,或者一天到晚說別人的孩子怎麼樣考上好學校好科系,或者不斷詢問你將來到底要做甚麼?或者不斷建議你將來應該做這行(例如醫生……,最好我考得上……),其他瑣碎的還包括一天到晚嘮叨房間怎麼那麼亂呢?棉被都不折一折?整天看小說/看漫畫/打電動/滑手機(這是現在才有的事)是在幹甚麼將來可以靠這吃飯嗎?要出去哪裡?找誰?做甚麼?幾點回來?……

沒有青少年喜歡不斷的面對回答這樣的狀況跟這些沒完沒了的問題。

但偏偏父母親經常覺得這是他們的權利跟義務,甚至這是他們身為父母的神聖天職,他們必須提供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然後是按照他們希望的學習方向),然後孩子如果不從或稍有抗拒或表現不如他們的期待,就運用父母的權威不斷的念念念……。到最後,親子關係就容易變得跟仇人一樣呈現緊繃的局面。甚至擦槍走火出現比較嚴重的爭執爭吵。家裡就永遠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一直到有一天孩子們長大成人離家後才會解除。

這幾天在看村上春樹新出版的短篇小說集,裡面有一段話恰巧超級精準的反映了這種親子緊張的局面:(以下摘錄村上春樹書中的內容)

渡會(這個短篇主人翁的名字)的朋友幾乎都結婚了,也有孩子了。渡會造訪過幾次他們家,但從來不覺得羨慕。孩子小時候還馬馬虎虎算是可愛的,但上了國中和高中之後幾乎沒有例外地開始憎恨、侮蔑大人,像要報復般製造另人傷腦筋的問題,讓雙親的神經和消化系統痛苦不堪。另一方面,雙親則滿腦子只想讓孩子升上名門學校,經常為學校成績而煩躁生氣,夫婦間不斷為了脫卸責任而發生口角。孩子在家悶不吭聲,一個人窩在房間,不是上網跟同學聊個沒完,就是沉溺在莫名其妙的色情電玩裡。渡會無論如何都不想自己也擁有這樣的孩子。「不管怎麼說,有孩子還是很好喔。」雖然朋友們異口同聲地這樣說,但那種推銷話語畢竟不可信賴,他們可能想把自己肩負的重擔,讓他也背負而已。他們都以為有義務讓全世界的人都遇到和自己一樣悽慘的境遇而已。


好沉重的一段文字啊。

村上春樹先生自己也沒有小孩,但這段文字的描述可能某個程度很符合日本家庭的親子現況,甚至也可以延伸到台灣乃至於世界許多國家都一樣。


但感謝我的小女兒,你的擁抱跟你的那句話,讓我真的可以對別人說:「有孩子其實很棒喔!」

 

BTW,我女兒說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為了不忤逆女兒,或許我應該抽個空去看看這部片囉。

咦!這篇文章這樣子寫下來,感覺會不會有點變成:別讓XX不開心?

但不對啊!我說的是我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代我的相處之道,如果她都已經四十幾歲了,我還管她開心不開心啊!

 

arrow
arrow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