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 rf  

在籃球場上,有一種說法是超級巨星球員不見得能夠成唯一個好教練,因為他們太有天分了,他們的運動天賦跟打球視野遠勝於一般選手,所以當他們成為教練時,他們難以具有同理心(這明明就很簡單?怎麼會做不到呢?),或許也欠缺一些耐心(怎麼連這種球也會投不進呢?)。

 

NBA這樣子的例子屢見不鮮,魔術強森是偉大的球員,但擔任教練似乎就乏善可陳。在台灣,鄭志龍應該是台灣籃球史上最了不起的球員,但擔任總教練的戰績相對就沒那麼出色。這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自己會傳球,不表示能教人怎麼傳球?自己年輕時可以跳得老高,也不代表現在就能讓受教的球員跳得一樣高。

 

反而是一些在職業球員生涯中表現平平的球員,在總教練的角色卻似乎比較得心應手,例如拿了11NBA總冠軍戒指的前公牛跟洛杉磯的總教練Phil Jackson在紐約尼克隊擔任球員時期就只是個平均6.74.3籃板的工具人;或者現任台灣國家隊及璞園隊總教練的許晉哲教練,球員時期也沒有入選過國手等級隊伍。但這些球員資歷不見得能夠服人的教練,卻能夠在教練的角色上成功的贏得比賽及尊敬。

 

同樣的情況是不是適用在網球場上呢?歷代的一些職業網球名將,退休之後似乎很少會出來擔任教練的工作(對不起我講的是國際網壇,台灣的退休球員可是通通靠教球維生的,只是他們多半是教社會人士打球,比較少擔任單一職業球員的教練……,是說台灣職業球員多數也頗窮的,不太請得起專職教練);反而常看到的是一些等級沒有那麼高的職業選手,他們在退休之後比較會出來擔任教練工作。

 

這當然跟籃球不能夠直接相提並論。因為NBA籃球員退休後一向就是以擔任教練跟電視評論員為主要工作。可是如果你是曾經登上球王寶座等級的職業網球選手,因為名氣夠大,退休之後還是有一些品牌代言機會甚至個人事業做很大,,偶而打打表演賽也可以繼續海撈,感覺並不需要出來擔任教練做這種跟著一位選手跑來跑去的辛苦工作。

 

但近年這樣的情況似乎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很多選手,而且是現役頂尖選手,願意花大錢(肯定是花大錢吧!)去聘請這些退役的頂尖選手來擔任他們的教練,運用老球王的經驗來協助現役球員的突破瓶頸或再進化。近年最成功的例子是英國名將Andy Murray,他聘請前球王Ivan Lendl擔任教練這個舉措收到很好的成效。

 

在請到Lendl加入團隊之前,Andy Murray背負著英國希望(again)的名號,三度打進大滿貫決賽,另有五次打進大滿貫四強,但就是拿不到大滿貫等級比賽的冠軍。2012年從來沒有擔任教練經驗的Lendl加入Murray的團隊,著眼的當然是他跟Murray相似的遭遇,Ivan Lendl在拿到生平第一座大滿貫冠軍之前(1984年法網男單冠軍),曾經四次在大滿貫決賽鎩羽而歸;但他克服心魔,從1984年法網起拿了八次大滿貫比賽男單冠軍(兩次澳網、三次法網、三次美網,但也又輸了七次決賽,生涯在大滿貫決賽輸了11次是男子選手史上最多……)。他能夠提供Murray的,是多次失敗後維持自信終究奮起贏球,並且贏得球王寶座的無價經驗。畢竟Murray在前幾次大滿貫比賽的落敗,很明顯問題已經不是在球技層面而是在心理層面。

 

結果Lendl帶領Murray再熬過一次澳網四強及溫網決賽落敗之後,從2012年下半年的奧運起他的教導開花結果,Murray在巨大壓力下於倫敦奧運擊敗球王費德勒贏得金牌,然後同年美網擊敗Djokovic贏得男單冠軍,再於2013年終於幫英國人在溫布頓奪下暌違77年的溫布頓男單金盃。至此Lendl擔任網球教練的傳奇功德圓滿,他也在2014年宣布辭去教練職回去多陪陪家人。

 

Ivan Lendl的執教成功,帶動了一波頂尖選手聘請退休頂尖選手擔任教練的風潮,或者反過來,也讓一些退休前頂尖選手覺得這也是一個不錯可以試試看的工作機會。之後陸續我們看到,2013年底Djokovic聘請了德國名將Boris Becker進入他的團隊,連球王Roger Federer在經歷2013年低潮之後(以球王的標準來說是低潮),也從2014年起聘請瑞典球王Stefan Edberg擔任教練。

 

結果呢?

看看今天出爐的美國公開賽男單四強,再看看他們四個人教練名單,有趣啊有趣!完全是名將在教導名將,冠軍在教導冠軍。

 

首先,第一種子Novak Djokovic7次大滿貫冠軍。教練Boris Becker,前世界排名第一,6次大滿貫冠軍(2澳、3溫、1美)

 

第二種子Roger Federer17次大滿貫男單冠軍。教練Stefan Edberg,前世界排名第一,6次大滿貫冠軍(澳網、溫網、美網各贏兩次)。

 

連續兩場五盤大戰擊敗加拿大選手Milos Raonic以及今年澳網冠軍Stan Wawrinka,造成全日本大轟動的第十種子日本選手錦織圭,目前世界排名第11。他的教練從2014年開始是:華裔名將張德培,1989年法網冠軍,前世界排名第二。

 

最後一位四強選手,第14種子克羅埃西亞籍的Marin Cilic,目前世界排名第16。他的教練:哈哈!從今年起他聘請了Goran Ivanisevic2001年溫布頓男子單打冠軍,前世界排名第二。

 

所以今年美網晉級四強的四位選手的教練都是前世界排名第一或第二,並且贏過大滿貫冠軍的球王級名將,而且都是這一年當中才開始擔任他們的教練。而僅僅一年不到,通通在今年美網開花結果。

 

Well……,Djokovic跟費德勒兩位球王本來實力就很強大,當然不見得完全是倚靠新教練才打進美網四強。但我的感覺是,德國雄獅Becker某種程度強化了Djokovic的發球跟他過去比較缺乏的場上霸氣(因為他經常太搞笑了……)。發球上網王子Edberg則是幫助費德勒發展出更流暢大膽的上網攻擊,這使得33歲的費天王可以主動加快比賽節奏,不用固守底線陷入漫長的體力戰。

 

小個子的張德培則肯定是同樣身為小個子選手的錦織圭的最佳教頭。張德培的職業生涯持續克服身材上的劣勢,他的腳步球感肯定與錦織圭今年的進步有關連,而張德培最強的韌性正是錦織圭過去比較缺乏的。但前兩輪連續兩場五盤大戰,明顯的,從錦織圭的身上我們看到張德培過去的奮戰身影。

 

最後一個球王身影則是愛司王Goran Ivanisevic。同樣出身克羅埃西亞的他對於同胞後輩Cilic照顧有加,過去曾介紹自己的教練給他,現在乾脆跳下來自己擔任教練。職業生涯唯一累積愛司數超過一萬個的Ivanesevic198公分的Cilic最大的改造,也就是他的發球。Cilic今年全年累積的愛司次數以及一發贏球率兩項統計數字都在所有職業選手中排名第四,遠高於他前幾年的表現。八強賽對捷克名將BerdychCilic發出19個愛司,還有一大堆發球直接得分,或讓對方回出軟弱的回擊球,最終直落三獲勝,將在四強賽挑戰費天王。也有媒體說這是另類Ivanisevic vs Edberg的代理人戰爭。哇!那另一組是Becker vs 張德培,也好想看啊!

 

不論如何,最近退休名將出任教練已經蔚為風潮,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一些暌違已久的名將風采, Edberg保養的好好啊!48歲的人看起來還是很fit;但抱歉,BeckerLendl都腫了好多啊!張德培不但胖還禿了……。但他們願意從愜意的退休生活出來,教導當代的球員突破自己的極限,無論如何對網球界及對球迷都是樂觀其成的吧!

 

 

最上面的主圖是費德勒跟看起來保養得很不錯的Edberg

 

193公分的愛司王Ivanisevic跟198公分的愛徒Cilic

gi mc

172公分的張德培跟號稱178應該只有175左右的錦織圭

mc+kn

Boris Becker對Djokovic耳提面命,但Becker這幾年身形有點崩壞

nd bb

好懷念1985年以17歲之齡贏得溫布頓男單冠軍的Becker清純模樣……唉!我的青春跟他的青春同樣一去不復返……

bb 1985

 

arrow
arrow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