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太太在教書,一個禮拜有兩天要上課。發病一開始是她的寒假,所以她可以專注陪伴我這個當時生活無法自理的老公。後來也請同事代課了一次,但怕嚇到人家沒有告訴對方以及系上請假的原因。

但住院到了比較後期,終究是必須去上課的,而且我也比較有進步了;所以有一天她一早到學校去,輪到我兒子來病房陪病。

 

我的兒子其實今年已經30歲不是小孩子了。只是在爸媽(就是我)眼中,孩子就是孩子。所以我其實有一點忐忑,一來是太太要離開身邊十個小時(上課時間加上來回車程),再來是兒子要照顧我,包括尿尿之類的事情,會不會太對不起他?但沒辦法,太太不能一直不去上課;所以就硬著頭皮委屈兒子來陪伴了。

 

其實從之前兩次癌症開刀住院起我就有很強烈的感覺,非常需要太太在身邊。只有太太在身邊才會安心,其他人的照顧都感覺不同。這也是我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之後感覺最大的差別。並不是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照顧不周不好不專業,事實上,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都非常專業盡責。但我還是常常感到恐慌。終於轉到普通病房後,太太天天陪伴,我的心情才比較安定下來。

而現在,太太要離開病房,雖然是自己兒子來接手,但感覺終究不一樣。

 

這就讓我想到夫妻關係跟親子關係的不同。夫妻關係真的是人與人最親密的關係;而親子關係雖然也可以很親近,但無論如何就不會像是夫妻關係。夫妻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現在的社會,古早的媒妁之言就不說了),是終身的伴侶(正常的情況,雖然現代人自由戀愛的婚姻反而狀況百出)。而親子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特別是對孩子來說,阿我就剛好生在這樣的家庭,剛好有這樣的父母,這也不見得是他們/她們願意的啊!所以社會新聞版面常看到親子反目成仇:嚴重者爭產分家告上法院,甚至互砍互毆都有,輕微一點的可能成年之後就漠不關心不相往來,都是我們屢見不鮮的。

但幸好我們家的親子關係還算不錯,因為太太跟我共同的想法就是不要將自己的框架放在小孩子身上,從不逼功課,也不在乎他們考上什麼學校;我們只希望讓孩子們自由發展,快樂的長大,保持對上帝的信仰,身體健康。現在三個孩子各有自己的興趣嗜好,各自有自己做得開心的工作,跟我們很有話聊,一起吃飯看電視笑聲不斷,那就讓我們兩老滿足開心了。

 

只是陪病?我就說了,兒子還是跟太太不一樣。但我那穩重的兒子盡責耐心的在這個軟弱的老爸身旁陪了那一天,幫我買餐點,幫我處理一些狀況,陪同一起復健運動。一天就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了。

有趣的是,護理師到病房,看到我身邊不是太太而是兒子,就會說:「貝貝(伯伯的意思),今天是兒子陪你啊!」然後需要幫忙時就會對我兒子說:「兒子,這裡幫我扶一下。」「兒子,這幫我拿去那邊。」霎時之間,我兒子的名字就叫做......「兒子」了。雖然有點好笑好像變成大家的兒子,但想一想,不然怎麼辦,這樣最簡單啊!

 

到了傍晚,太太終於下課回到病房,兒子的任務也告一段落了。謝謝你啊!兒子,今天你辛苦了。

770331196.png

這張照片是陪病當天我在睡覺時,兒子拍下上傳到他的IG上的,很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