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堂,大家多久沒去的地方?
我前一次去應該是快十年前去聽一場聲樂家協會的音樂會吧!那場音樂會是我太太負責編曲的,所以理當捧場;如果不是這樣子,可能根本就沒有想到要踏進中山堂。
但這一次,我是在一個圖書館看到這個「民國大家的身影」展覽的海報,覺得有興趣,而地點剛好在中山堂。所以,相隔十年再度來到這個古老的場館。
其實中山堂附近跟總統府之間有不少老餐館,東西都滿好吃的,只是現在城市動線轉移,台北人比較少來這一邊,倒是拖著行李的觀光客相當不少。有的是來看總統府,或住在這邊的商旅,有的是要去逛西門町吧!
這次的展覽在中山堂二樓,時間會一直到2018年二月!
展覽的內容是幾位我這種年紀(或者還要更大的人)耳熟能詳的書法、繪畫、 思想、或文學大師的生平及文物介紹。共有胡適、錢穆、傅斯年、董作賓、林語堂、蘇雪林、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朱玖瑩、莊嚴等一共十一位。我年輕的時候可能只愛打球不會對如此靜態的展覽有興趣,但這次卻花了約兩個小時的時間每位大師所有的介紹仔細的看(還找到幾個錯字......)。只能說,年紀大了,喜好會改變。
展場內部是禁止攝影的,所以我只在走廊拍了幾張。
莊嚴,是前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將大批文物從中國帶到台灣來。他在故宮服務的45年之久,也是藝術史學家及書法家。
于右任先生這大家都比較熟悉,他以國畫聞名,但我岳母家有一副他寫的書法。
台大永遠的校長傅斯年先生,現在搞不好有台大學生只知道傅鐘而不知道傅斯年先生了。
林語堂教授,當年學生人手一本他編撰的當代漢英辭典。
我就這樣子一位大師一位大師慢慢的看,週間中午整個展場幾乎沒有別人。工作人員對於我待了那麼久看得那麼仔細似乎覺得有點不尋常,幾次都問我說:「你那麼喜歡這些東西啊!」「你是教中文的嗎?」
教中文?你看我像嗎?
看了快兩個小時腳實在痠了,繞完一圈看到有一間不像咖啡廳的咖啡廳,就大膽給他走進去坐下來休息休息,結果卻開了眼界。
「堡壘廳」變成咖啡廳,真是相當有趣的對比啊!
重點是裡面的陳設裝潢,突然讓我想起幾年前跟太太去巴黎那間宮殿般的星巴克
古色古香的裝潢,相當值得來坐坐,但咖啡......還好而已。
堡壘廳外面有個平台,擺了些桌椅,天氣好應該也可以在外面喝咖啡吧!
附近已經蓋了很多樓房,景觀變得比較不一樣。聽說蔣介石夫婦好幾次在這裡站上這個平台跟下面的民中揮手致意。
喝完咖啡打道回府,這是一個讓我文化收穫滿滿的展覽,雖然說,表現方式比較老派,還可以做得更好更精緻、更有創意、更科技一些,或許可以多吸引一些年輕一輩來看看這幾位歲月未曾交會過,但必定受到他們某些影響的大師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