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b20190316.jpg

這個題目要從兩個打球跟播球兩個角度來講。

先說打球,我最後一次打球,大概是五六年前,回嘉義過年,在中正大學校園裡面跟我兒子打了一局六分的一對一鬥牛。其實那之前我已經兩三年沒有打過籃球了,因為每打一次膝蓋要痛兩個禮拜,連爬樓梯都沒辦法,所以從小學到大學打過十二年籃球校隊原本視籃球如命的我只好退出籃球場。但那個過年假期,嘉義民雄暖冬陽光燦爛天氣好得不得了,一時技癢忍不住就下去打打看。

結果呢?我輸給我兒子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籃球輸給兒子。過程中我全然的跑不動跳不起來,心裡知道該怎麼做,但身體完全做不到想做的動作、速度、高度,六分打完輸球不打緊反正是自己的兒子,但心臟撲通撲通狂跳喘得快死了才是可怕;這也沒有意外啦!因為那麼久沒打球了,心肺功能不適應,肌肉完全不聽使喚啊(或者該說根本已經沒有肌肉了......)!那一次的經驗,讓我就此認命地到現在沒有再拿起過籃球來。年輕時覺得自己不打籃球會死,但現在覺得再打籃球的話可能真的會死了。

 

當時我告訴自己,不打籃球還是可以看籃球啊!結果後來卻不只看球,因緣際會的重拾舊業還轉播起NBA跟NCAA籃球賽了。

NBA是2014-1016兩個球季在富邦網路電視幫忙擔任球評,搭配民視的主播團隊。NCAA則是在博斯運動網斷斷續續播了幾年到現在還偶而有,博斯因為小本經營,所以是主播兼球評一個人唱獨角戲(這我也習慣了,現在反而有點不知道該怎麼搭配別人一起播......)。

 

話說跟打球一樣,我慢慢得覺得現在自己連播報都快不行了。一來現在的籃球樣貌跟我以前熟知的籃球樣貌已經非常不同,這當然是因為我年紀較長的關係。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說今年(2020)的NBA明星賽相隔32年重返芝加哥,文內提到當年(1988年)芝加哥明星賽Michael Jordan大發神威拿下MVP跟灌籃大賽冠軍的英勇事蹟。我的天啊!所有回憶霎時湧上心頭;因為32年前,我人正在芝加哥唸書!雖然沒有錢買票進到球場看明星賽,但那個週末可是如痴如狂地盯著電視機看Michael Jordan在灌籃大賽從罰球線起跳扣籃,以及明星賽勇奪40分帶領東區明星隊獲勝啊!

但一轉眼32年過去了,我已經從二十出頭的留學生變成五十五歲再也打不動籃球的歐吉桑,而Michael Jordan也已經變成身材脖子圓圓飽滿(但搞不好還是可以灌籃?)的球隊老闆。而回到籃球樣貌不一樣的話題:現在人人搶投三分,中鋒只是牽制防守球員為外線製造機會,歐洲步及買犯當道的NBA籃球,跟三十多年前那個中鋒扮演關鍵角色,禁區肉搏拳拳到肉不時濺血的時代,當然是大不相同。

我不認為需要去辯論誰對誰錯哪邊的打法正確,這單純就是時代不同歲月演進而已。好像從打字機(32年前在芝加哥,我還是用打字機打學期報告的)到PC到NB到手機,科技的演進造成人的生活習慣跟方式持續的改變。NBA這些年也從Boston Celtics的禁區三巨頭到LA Lakers的show time,到底特律活塞壞孩子打法的崛起,從Michael Jordan到四大中鋒;我們欽佩馬刺隊的團隊進攻系統,也讚嘆Kobe跟Shaq一內一外的銳不可擋;然後是空中坦克LBJ前所未見的身體素質,接著冒出浪花兄弟改變整個聯盟打法不可思議的三分投射能力......。誰對誰錯?哪有?什麼有效就會跟著流行,等到別隊找到克制的方式不再有效就會退流行,就像是服飾潮流褲子或寬鬆或窄緊,轉啊轉的可能幾年之後又會轉回來,who knows?

我能夠接受籃球潮流打法的改變,我覺得這是必然的,但在播報上我之所以覺得自己不行了,是在於球迷層的年齡跟我的差距越來越大。NBA收視的主力當然是年輕人,15-25歲的學生球迷佔大宗(這也是我在運動品牌上班時,在籃球鞋市場定義的目標客層)。四十歲以上的人忙於職場及家庭中,哪有空一個禮拜坐下來完整看一兩場比賽(現在轉播的比賽也太多了吧!每天都有,還不只一場)?而15-25歲的學生族群,天啊!已經比我兒子年紀還小了。他們的喜好、生活習慣、說話方式等等,跟我這輩的人當然都不大相同了。

 

所以我看著各台的NBA轉播,或者各台自行製作的NBA談話節目,很多時候會覺得怎麼會這樣子播?或怎麼會這樣子做節目?但想一想之後就可以理解,我不是TA啊!TA是15-25歲對我來說是小朋友的學生族群們。所以重點不是我喜不喜歡看這樣的內容及播報方式,重點是他們喜歡就好(但他們真的喜歡嗎?)!

所以我認知我不僅不能/不應該打籃球,我大概也不適合再播籃球了;因為我可能太老派沒有辦法播出籃球轉播的TA年輕人們喜愛/接受的樣式了。

 

幸好,我還有網球可以播,網球的收視觀眾年齡層一般來說比籃球要大些,轉播起來的共鳴性應該會比較高,比較能接受我播報過程的之乎者也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