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61349_1777946388921678_5877477987967827968_n.jpg

世界杯足球賽及溫布頓網球男子單打決賽的夜晚,我來到內湖參加一個餐會。

這是桃園壢新醫院所屬的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與史塔克運動科學團隊合作的運動醫學團隊的成立聯誼會,目的是將醫療與運動科技、選手復健、運動員表現提升等等做一番結合。希望讓台灣的運動選手能夠得到更多的照料及支持,在運動賽場上達成更好的成績表現。

 

這樣的事情,說起來平平淡淡,其實是相當不容易,也是經歷過很多慘痛經驗及教訓才瞭解,這對運動員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一環。台灣並不是沒有具備優秀運動天賦的選手運動員,盧彥勳、戴資穎、莊智淵等選手在世界網壇、羽壇、桌壇的精彩表現,證明我們的選手只要是在對的運動項目,絕對具有在國際上與人一較長短的競爭力。當然,所謂對的運動項目,是我在部落格多次提及的,適合台灣人身材條件的運動;不要將所有最優秀的運動選手都壓在籃球上,籃球身高的因素占比太大,我們真的永遠不會有國際競爭力......。

 

但是在過去多年關注體壇贊助選手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許多天賦優異的選手球員,因為包括個性、經濟、受傷、操守等種種原因,無法將他們的天賦好好發揮,或者半途而廢,或者不上不下,或者連年受傷痛所苦......。頂尖運動選手在達成巔峰的過程中,其實需要除了技術及體能以外許多層面的支持與訓練。包括心理輔導、課業輔導、生涯規劃、醫療照護、經濟的支持,法律的諮商、公關操作等等。所以在國際上頂尖的選手,身旁多數有一整個團隊的支持,不然就是接受經紀公司提供以上這些範疇的協助。

 

其中在醫療這一塊,關鍵不僅是受傷後的診療照護,還包括同時針對選手的體能肌肉的需求,預先提供訓練以避免受傷,並建議最有效率的鍛鍊方式。過去台灣的運動選手多半只有技術教練的帶領,缺乏對運動醫學及運動傷害預防的了解;經常只知道要求選手苦練再苦練,受傷了也繼續練,靠毅力克服一切等等。並且經常在選手年紀還太小就施以過度的訓練,讓小朋友從小就出現身體或肌肉的失衡;或許在小小年紀技術面已經鍛鍊過度(所以國際賽常常小時了了),但年齡大一點運動傷害就容易隨之來臨(那就是大未必佳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其實可以變成像王建民的選手,過早訓練過早肌肉失衡,最終受傷,失去發揮潛力、也失去站上頂尖的機會。

 

這一篇PO文似乎有點嚴肅啊!其實一開始不想這樣子的,怎麼寫著寫著就變成運動醫療白皮書了?

 

但總之,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以及史塔克運動科學團隊有這樣子的體認,希望發揮他們的專業來幫助台灣的選手,希望將來能為台灣培養更多能夠健健康康站上國際體壇的好手。今天在會場有好多長官及產業界的好朋友,大家聊得開心,並且都認同他們的想法、熱誠、以及團隊的決心。我身在這個圈子,雖然不懂醫學不懂運科,但卻清楚這對於運動員的重要性。也真的希望他們成立的團隊能夠順利發揮他們的專業及影響力,成為台灣運動醫療的領頭羊,帶領整個運動界了解這對選手的重要性,那將會是台灣運動界之福。

 

台灣的運動協會多數都有教練的培訓升級等等課程,但合格的教練不應該只懂技術戰術,更需要了解如何保護選手照料年輕運動員的身體。現階段或許我們無法要求各學校各球隊都能夠有合格防護員及合格體能訓練員的編制,但如果透過教練講習及訓練,讓所有台灣的教練對於運動醫學及防護,運動員的復健及訓練有更多了解,知道該向哪裡求助,知道這個投資對球隊及對選手絕對是值得的,那麼或許將來的運動員就可以因此得益。是不是透過奧會去推廣協調所有單項協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是為了台灣運動界未來能夠更好應該走的一條道路。

arrow
arrow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