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70x425.jpg

 

 

 

最近新聞不少的八年8825億的前瞻計畫,依照台灣媒體的慣例,看新聞報導永遠也搞不清楚內容,所以剛剛上去維基查了一下,發覺全名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容包括:「軌道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城鄉建設」。坦白講,除了「數位建設」以外,其他就是花錢在各地蓋硬體建設造橋鋪路蓋水壩蓋大樓吧!這其實應該平常都已經在做的事,哪需要這樣重新包裝推出呢?

 

倒是我在運動產業協會裡一些愛放砲的朋友,不斷感嘆「怎麼都沒有納入體育產業」、「政府對體育的重要性完全不了解」等等;這也是事實啦!依照台灣整個教育體系對體育長期的不重視,從這樣教育體系脫穎而出現在登上大位或者在公務人員體系的人,多半(當然不是全部啦!)成績很好能考上一流大學及通過高普考,但對體育從小參與及認知可能不會太多。頂多就是堅持自己小時候有看棒球而已。

 

所以這樣的出身背景,如果不是虛心向體育專家請教,又怎麼可能推出有規劃有遠見的體育政策呢?但話說回來,台灣的體育專家在哪裡?每次開什麼奧運奪牌對策會議、拯救棒球國是會議,被找來參加會議的學者專家多半都來自於大學體育系的教授老師們。但這些教授多半是專項選手出身,擁有運動專長卻容易本位主義的從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出發思考。然後教授老師多半長期待在校園,照顧選手帶領球隊跟上上課沒有問題;但是對於運動產業及跨界產業的了解、行銷議題方式的掌握、國際運動環境的變遷,乃至於贊助商需求及成本效益考量,預算編列及評估等等可能並不擅長。

 

那麼如果不找體育系教授要找誰?最近罵政府罵協會的人一大堆,但多數都只是愛放砲的路人,頂多是某項運動的愛好者,你愛跑步我愛籃球他永遠只看棒球。是說平常一個禮拜跑個50K的跑者,就能夠規劃適合這個人口稠密交通永遠吃緊小島的整體路跑活動嗎?國高中打過3對3,現在常看NBA,就知道該怎麼拯救SBL或讓台灣籃球打進奧運嗎?小時候曾經半夜起床看巨人少棒,後來支持郭泰源陳義信到陳金鋒王建民,這樣的人就懂得如何振興台灣的棒球運動,讓我們下屆經典賽打進四強嗎?

 

坦白講,我非常懷疑。

 

 

最近媒體及民眾對於各單項協會有許多批評,要求改變單項運動協會的組成結構,開放更多人能夠參與。但是我真心覺得就算爭取到最後開放了,也不會有太多理想中既懂得體育又有地位名望(不是顏清標那種名望)、具備產業人脈關係、擁有各項資源的社會賢達會願意投入協會理監事的工作。Why?這樣的人沒幾個吧!而他們忙自己的事業忙自己的工作都來不及了,誰會想來做無給職的協會理監事?

 

協會理事長或總幹事等核心工作就更別提了。網路上大家在罵這些人是尸位素餐,佔著茅坑不拉屎,或者拿了多少多少的好處,污了多少政府補助等等。但網軍的謾罵多半以偏概全,只有極少數協會如棒協籃協羽協有較多補助能辦較大型國內國際賽事並從贊助廠商爭取到部分經費贊助;而台灣是沒有辦比賽像國外可以跟電視台要到天價轉播權利金這種事情(電視台還經常跟賽事主辦單位要錢才願意轉播呢!不可思議吧!)。所以大型協會雖然領的政府補助多些,但因為活動也多,多數也都是為錢所苦的局面。

 

至於多數小型的單項協會如手球協會、曲棍球協會、合球協會、現代五項協會、健力協會、划船協會、橄欖球協會、巧固球協會、角力協會、拔河協會等等還有好多好多的協會(我故意條列一些比較非主流運動項目的協會出來),根本苦哈哈到寅吃卯糧永遠在找錢,大概誰願意出錢誰願意籌錢誰就來幹理事長吧!總幹事的工作就是用有限的經費有限的人力辦活動維持協會營運讓協會不要倒而已。這種小協會,真的就是幾個人在做事管全台灣,沒有足夠經費,有些還要靠賣產品賣證照(升段之類的)等收入來勉強維持。工作同仁很多真的就只是因為從小接觸這項運動,選手當了一陣子退休之後當教練然後就被拱上來接掌協會,努力想維持這項運動的發展並同時謙卑地維持自己的生計。相較於產業界他們或許素質不太高(但薪資也不高)。或者有些人就只是當年畢業找工作不慎給他進來了而已;但我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在單項協會上班營生的人都是寄生蟲整天吃肉啃骨頭之類的(好啦!雖然我也不會否認確實有少數敗類是如此)。只是企求他們要讓協會會務飛黃騰達,讓該單項運動成為主流受到青睞,同時要搞定眾多選手(家長)及教練的需求,最好還能舉辦大型國際賽事、再找到願意出錢(只出產品根本不夠用)的贊助單位;以多數單項協會之弱勢、員工人數之少,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當然我們可以說那找別人幫忙啊!辦比賽可以找活動agency,找公關公司幫協會及選手塑造形象自我行銷,引起廠商的注意等等,但沒錢萬事都難,而台灣原本淺碟子的體育環境及經濟的不太景氣,更讓冷門運動協會想達成的這一切都不可能。

 

那麼大型運動協會如前述籃棒羽協就做得到嗎?其實好像有錢也做得不太好,看看SBL這些年的原地打轉,看看棒協在經典賽前後被罵得多慘。更別說網協在謝淑薇事件及羽協在戴資穎事件不及格的危機處理。其實運動協會做不好,除了錢的問題,還有人的問題。

 

什麼人的問題?

 

台灣幾乎所有人都是問題。

 

我們看籃協花錢找來的行銷公司做了一些不痛不癢沒人記得的行銷活動,看到中職球團只會focus在辣妹啦啦隊。台灣運動最大的問題就是各行各業中懂運動的人太少,而各行各業中懂運動的人太少,是因為我們從小就不重視不鼓勵運動。

 

我們的教育單位從來不重視體育及運動競技課程及學習,體育老師自己也不認真備課,被借課變成習慣;許多家長更不在意(甚至鼓勵)學校跳過(或隨便教教)體育課,也不讓孩子多接觸運動,到現在還只是要求孩子多唸書將來當醫生或者當律師。如文章一開始所述,這些從小不接觸或少接觸運動的人將來長大了,不管是做哪一行業,擔任政府官員還是做行銷還是舉辦活動還是拍電影,因為不懂,因為血液裡面沒有運動的DNA,所以要他們去承接世大運、去行銷運動賽事,拍有運動情節的偶像劇(天啊!讓我想到當年的「籃球火」......)、還是處理運動協會的日常會務,弄出來的成果總是缺少了一些運動的原汁原味。因為一般民眾不懂,所以就算辦了比賽也不會有太多人想(花錢)看;因為贊助公司不懂,所以運動賽事也無法蓬勃發展;因為行銷單位的承辦人員不懂,所以辦運動賽事促銷活動預算多只會找演藝天王天后、預算少就找幾個短褲辣妹;因為演藝圈製片導演編劇演員通通不懂,所以運動偶像劇籃球選手可以飛上天轉三圈然後冒火灌籃(對不起,忍不住又想起了讓我好火的「籃球火」......)。

 

因為不懂。從小就不懂,沒有人教他們懂。

 

 

而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這個世界體育強權,他們無論做運動賽事、辦周邊活動、乃至拍運動電影,都可以那麼到位。他們從小重視體育,運動是課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各樣運動各種球隊各自運作,學生們找到自己適合的去參加,或者至少去體驗。小朋友接觸這些運動,喜愛自己家鄉學校的球隊,長大支持地區職業賽事,願意花錢去觀賞比賽。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從小就運動,他們懂得這些運動。

 

不只美國,看到電視上轉播歐洲的國際田徑大獎賽五萬人的體育場坐滿來看選手跑跳擲的各項競賽。田徑賽!五萬人!而且不是一天是每天都五萬人耶!為什麼?因為歐洲人懂得田徑是什麼?台灣人則除了跑一圈操場其他田徑項目幾乎沒有接觸過。

 

上週轉播巴賽隆納網球公開賽,每次看到轉播單位拍到觀眾席就覺得感概,那真的是「扶老攜幼」!現場總是有白髮蒼蒼的阿公阿嬤夫妻、有中年上班族、有二、三十歲年輕男女球迷、然後也看得到十多歲的青少年,甚至六、七歲的小小球迷跟著父母親人坐在觀眾席上,認真、歡愉的看網球比賽。他們懂,從小就懂,而且一直到老都會是運動迷,都喜愛觀賞參與運動賽事。

 

體育課主要目的不是要教出運動選手找出下一個盧彥勳;體育課的目的是讓所有人接觸、了解、懂得各項運動賽事,知道台灣有一個了不起的網球選手叫做盧彥勳,會想去試試看網球,會想去看盧彥勳比賽。最後讓運動成為台灣人的一部分,成為每一個人的底蘊。唯有這樣子的從小教育參與,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運動賽事才能引來觀眾,賽事行銷活動才能到位,運動在台灣才能成為賺錢的產業。

 

And by the way, 運動能夠讓所有人更健康(無價!),更具有團隊精神及競爭風度等等,運動讓年輕人有地方發洩多餘精力,讓社會更祥和等等,這就不需要再多談了。

 

而這一切,都起始於學校教育。拜託拜託,好好讓學生上體育課吧!體育老師,更認真規劃學生學習了解接觸各項運動吧!不要每次都發幾顆籃球讓學生自己打老師在旁邊納涼。而這其實,應該不用花很多錢吧!但是認真的做,或許20年後,台灣的運動環境就可以徹底改變。

 

 

你說20年也太久了?

 

這樣才叫前瞻計畫啊!

 

 

 

camp_38214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體育課 運動協會
    全站熱搜

    愛運動但是跑不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